运营的财务视角:创造价值,控制成本 | 复旦大学生产与运营总监实务项目7月课程
说到财务管理,大部分的人脑海中可能会浮现出“枯燥”、“无趣”、“理性”、“繁琐”等词组。然而,在复旦管院生产与运营总监研修班里,这些印象完全被颠覆了,财务管理是如此的生动、实用。
2019年7月13、14日,复旦管院“生产与运营总监实务研修项目”第43期班迎来“运营财务管理与多维成本控制”课程,一位同学的课堂感言代表了大家的心声:“以前上财务管理课,被那些借贷关系,贴现年金公式计算弄得‘七荤八素’,往往忽略了这些指标和背后的含义,更不用谈和公司管理的联系。孙永平老师的课由一个个的专业知识点,谈到人生的风险控制和EVA,感觉前面那么多年都白活了。”
孙永平老师开篇就指出,财务管理的本质是创造价值。企业的经济价值是建立在增量现金流量原则、风险价值原则和时间价值原则等基础上的。
上海财务界大V级的牛人,孙老师对于经济价值的理解和比喻入木三分,非常深刻。
【关于风险价值的探讨】
假设银行年利率4%, 有人按9%的年利率跟你借钱,你觉得是否值得借呢?
答: 如果从增量现金流量原则基础上考虑,9%大于4%,是有价值的。
但如果你由于借了这笔钱后,每天都要担心这笔钱能否收回?直至煎熬了1年长时间的无眠之夜后,好不容易收回了本钱,从风险价值原则考虑,9%这个利率显然不具有足够的价值,你需要更高的报酬率来弥补高风险。
一个简单生动的案例将风险价值解释的淋漓尽致。
【关于时间价值的探讨】
假如某人跟你现在借30万元,承诺40年后返还3个亿,你是否会借钱?
孙老师告诉我们,根据美国咨询公司的测评,如果任何一个投资的年份大于40年,那么货币的时间价值将趋于无穷大,同时风险价值也随着时间的拉长而急剧增加。
理性的投资人宁要今天的30万,不要40年后的3个亿。
财务管理的对象是资金及其流转,也就是现金的流动,而不是对利润的管理。没有利润或亏损是令人痛苦的,而没有现金或支付能力则是致命的。这句话的意义贯穿在整个财务管理的分析过程中。
通过孙老师对资产负债表、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分析,生动的将报表数据关系与日常管理中的问题结合在一起。
一张报表的解读就好似下象棋,楚河汉界,一目了然。企业经营的问题和结果,通过对报表构稽关系的分析,便一览无遗。
今天的企业追求的不再是企业规模最大化,也不是企业价值最大化,而是企业价值增值最大化,而财务管理就是衡量、指导企业增值的重要工具。
第二天下午,缪洪梅老师与“生产与运营总监实务研修项目”第43期的同学们分享多维成本控制的内容。缪老师曾经做过四家大型中外公司的财务总监,精通精益改善,对于企业成本控制有着独到的见解。
成本不是局部的、碎片化的,应该强调全流程:
过去时存在隐性成本(过去的经营中留下的雷——风险)
现在时是制造成本 (控制成本)
未来时是机会成本(决策)
所以,领先的成本管理包含五个层次:
第一层次:成本计算
完整、准确、科学的将成本计算出来——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!
第二层次:成本核算
成本计算+成本财务处理
第三层次:成本管理
计算+核算+预测+预算+分析+考核
第四层次:成本控制
成本管理+控制机制+控制举措
第五层次:现代化成本管理
成本控制+成本信息化!